详细描述
黄莲
【中药名】黄连 Huánɡ Lián。
【别名】味连、川连、鸡爪连。
【英文名】RHIZOMA COPTIDIS
【药用部位】毛茛科植物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.、三角叶黄连Coptis deltoidea C. Y. Cheng et Hsiao或云连Coptis teeta Wall.的干燥根茎。
【植物形态】根状茎黄色,常分枝,密生多数须根。叶有长柄;叶片稍带革质,卵状三角形,宽达10厘米,三全裂,中央全裂片卵状菱形,长3-8厘米,宽2-4厘米,顶端急尖,具长0.8-1.8厘米的细柄,3或5对羽状深裂,在下面分裂最深,深裂片彼此相距2-6毫米,边缘生具细刺尖的锐锯齿,侧全裂片具长1.5-5毫米的柄,斜卵形,比中央全裂片短,不等二深裂,两面的叶脉隆起,除表面沿脉被短柔毛外,其余无毛;叶柄长5-12厘米,无毛。
【产地分布】分布于四川、贵州、湖南、湖北、陕西南部。生海拔500-2000米间的山地林中或山谷阴处,野生或栽培。模式标本采自四川城口。
【采收加工】夏秋采全株,鲜用或晒干。
【药材性状】常绿灌木,高2米。茎丛生直立,少分枝,幼枝红色。三回羽状复叶,小叶椭圆状披针形,全缘。叶柄基部膨大呈鞘状抱茎,小叶及叶柄基部暗紫色。夏季,枝梢开小白花,园锥花序。结红色球形浆果。
【性味归经】苦,寒,归心、脾、胃、肝、胆、大肠经。
【功效与作用】泻火,燥湿,解毒,杀虫。治时行热毒,伤寒,热盛心烦,痞满呕逆,菌痢,热泻腹痛,肺结按,吐、衄、下血,消渴,疳积,蛔虫病,百日咳,咽喉肿痛,火眼,口疮,痈疽疮毒,湿疹,汤火烫伤。
【临床应用】用于湿热痞满,呕吐吞酸,泻痢,黄疸,高热神昏,心火亢盛,心烦不寐,血热吐衄(nǜ),目赤,牙痛,消渴,痈肿疔疮;外治湿疹,湿疮,耳道流脓。
【药理研究】抗菌作用;抗真菌作用;抗病毒作用;抗阿米巴作用;抗炎、抗腹泻作用;对心血管作用;解热作用;降血糖作用;降血脂作用;抗氧化作用;对血液系统的影响;抗溃疡作用。
【化学成分】黄连含小檗碱7~9%、黄连碱,甲基黄连碱、掌叶防已碱、非洲防己碱等生物碱,尚含黄柏酮、黄柏内酯。
【使用禁忌】凡阴虚烦热,胃虚呕恶,脾虚泄泻,五更泄泻慎服。
【配伍药方】①治心烦懊憹反复,心乱,怔忡,上热,胸中气乱,心下痞闷,食入反出:朱砂四钱,黄连五钱,生甘草二钱半。为细末,汤浸蒸饼,丸如黍米大。每服一十丸,食后时时津唾咽下。(《仁斋直指方》黄连安神丸)
②治少阴病,得之二三日以上,心中烦,不得卧:黄连四两,黄芩二两,芍药二两,鸡子黄二枚,阿胶三两(一云三挺)。上五味,以水六升,先煮三物,取二升,去滓,纳胶烊尽,小冷,纳鸡子黄,搅令相得。温服七合,日三服。(《伤寒论》黄连阿胶汤)
③治心肾不交,怔忡无寐:生川连五钱,肉桂心五分。研细,白蜜丸。空心淡盐汤下。(《四科简效方》交泰丸)
④治心经实热:黄连七钱,水一盏半,煎一盏,食远温服。小儿减之。(《局方》泻心汤)
⑤治心下痞,按之濡,其脉关上浮者:大黄二两,黄连一两。上二味,以麻沸汤二升渍之,须臾绞去滓。分温再服。(《伤寒论》大黄黄连泻心汤)
⑥治小结胸病,正在心下,按之则痛,脉浮滑者:黄连一两,半夏半升(洗),栝楼实大者一枚。上三味,以水六升,先煮栝楼,取三升,去滓,内诸药,煮取二升,去滓。分温三服。(《伤寒论》小陷胸汤)
⑦治大热盛,烦呕,呻吟,错语,不得卧:黄连三两,黄芩、黄柏各二两,栀子十四枚(擘)。上四味,切,以水六升,煮取二升,分二服。忌猪肉、冷水。(《外台秘要方》黄连解毒汤)
⑧治伤寒胸中有热,胃中有邪气,腹中痛,欲呕吐者:黄连三两,甘草三两(炙),干姜三两,桂枝三两(去皮),人参二两,半夏半升(洗),大枣十二枚(擘)。上七味。以水一斗,煮取六升,去滓。温服,昼三夜二。(《伤寒论》黄连汤)